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重庆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2年1月20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主席团各位成员:
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重庆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深入调研、征求部分市人大代表意见和对计划报告及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1年,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新成果,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工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稳增长的压力较大,需求恢复有所放缓,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发展能级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还不强,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金融、债务等领域风险挑战加大。这些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2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机衔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指标设置总体可行,工作举措扎实有力。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代表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重庆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做好2022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我市也将召开第六次党代会,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顺利完成大会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筑牢经济基本盘。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大机遇,积极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谋划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放量和工业投资提质增效。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回暖。认真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完善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可操作性,采取切实措施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有效解决要素短缺问题,确保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二)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规划、方案编制出台,持续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合作共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完善数据共享和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持续拓展“川渝通办”等事项。抓好“一区两群”三个片区建设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深化落实对口协同机制,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各区县(自治县)错位协作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改善城市硬环境和软实力,切实增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切实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新污染物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增强基础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质效。强化重点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提升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重点产业补链、强链,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发展动能。深化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开放平台建设,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服务功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抓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常态化、精准化疫情防控,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加强潜在金融风险排查和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处置,抓好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管控,积极防范化解金融、债务等领域风险。做好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和秩序规范,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落实推动共同富裕政策要求,积极稳就业促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抓实医疗扩容提质、养老普惠多元、住房供需平衡工作,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抓好义务教育“双减”和新的生育政策落地。严格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022年1月20日
编辑|朱苗 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