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意是立法工作的基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继2015年7月在湖北省襄阳市、江西省景德镇市、上海市虹桥街道和甘肃省临洮县建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后,于2020年又新增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义乌市等6个立法联系点。“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扩量提质。
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一个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是一辆辆立法“直通车”;班次多、线路广、惠民生,收集到的原汁原味的民意变多,也带来了更多的中国立法好故事。
深入基层的“直通车”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当天晚上,浙江省义乌市鸡鸣山社区樱花街的商户微信群里就炸开了锅。
原来,该社区的立法信息员第一时间认真逐条学习了反食品浪费法条文,他们惊喜地发现,商户们提出的有关“食品保质期应当科学设置,显著标注,容易辨别”等3条建议被采纳了,就赶紧跟大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听到这个好消息,商户们都乐开了花。
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被誉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世界小商品之都”。202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启动。鸡鸣山社区是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之一。这里的居民具有多国籍、多民族、多元素、多文化特点。为了收集到最基层、最接地气的意见建议,该社区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立法征询座谈会开到了网红餐饮街区——樱花街上。立法信息员与众多餐饮店、便利店、小酒店的小业主、小老板们坐在一起,面对面讨论草案条文。
万事开头难。座谈会刚开始,会场一片沉寂,大家都不太敢发言。僵局被某超市负责人的一句困惑打破了。“食品包装袋上保质期标注的位置五花八门,顾客不好找,我们营业员自己有时候也要找半天。”顺着这个话题,大家打开了话匣子。立法信息员认真地把这些意见记录下来。最终,鸡鸣山立法联络站共上报了11条对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修改建议,3条被吸收采纳。
去年8月以来,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国旗法、国徽法、医师法、家庭教育法等15部法律草案进行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立法调研任务1次,先后组织调研、座谈会40余次,收到各部门和个人提交的意见建议920余条,有1.2万人次基层群众参与,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624条。截至目前,在已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中,10条来自基层的建议被采纳。
为了发挥立法“直通车”的作用,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专门构建了“1+3+X”工作网络。“1”是1个办公室,“3”是征询单位、联络站、立法咨询专家库三大立法建议收集平台,“X”是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人大代表、基层群众等队伍。目前,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有征询单位47家、联络站15家、立法咨询专家25名、立法联络员51名、信息采集员近千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激发联络站、征询单位、信息员和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参与立法活动的热情,做深做实立法修法诉求,进行原汁原味的收集,把工作融入群众民生实事之中。”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副主任陈凯说。
最接地气的“收集器”
今年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高质量立法,在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曾专门委托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襄阳、江西景德镇、江苏昆山三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
作为三个“国字号”立法联系点中唯一的“新兵”,这是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到的首个“重头戏”,为此,他们精心组织,利用全市智力资源,同步开展专题课题调研,上报的《关于长江保护法草案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扎实、全面。收集整理提出的有关长江保护法草案的67条意见,最终有10条被采纳。
自成立以来,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受的15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交办的法律草案立法征询任务均按时完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完成“规定动作”,昆山立法联系点还有“自选动作”,主动参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乡村振兴促进法、湿地保护法等3部法律草案的立法征询工作。
“我们依托全市区镇‘人大代表之家’、律师事务所、总商会、台协会、高校等设立了19个立法信息联络站,依托全市1654个社会治理网格设立了立法信息采集点,立法联系协作单位、宣讲团和顾问单位又组成了一个智囊团,从而实现了立法建议广泛性和专业性的结合。”据昆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月林介绍,截至目前,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共上报意见建议763条。经初步统计,有30条意见建议被7部法律吸收。
普法宣传的“新抓手”
2月4日,家住义乌市锦都社区的张婷婷在微信上看到所在社区的立法联络站又发布了立法征询活动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她的关注。此前,她曾参与过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立法征询意见活动,还提出过一条立法建议。有了上次的经历,她现在对国家的立法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次征询意见的是家庭教育法草案。作为一个两岁半宝宝的妈妈,张婷婷对这部法律草案十分关心。“我是个新手妈妈,家庭教育经验本身就不足,与婆婆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教育也存在观念方式差异。所以,十分想知道法律会如何规范家庭教育。”
拿到草案后,张婷婷叫上婆婆,两个人一起研究起来。婆婆特别关注到草案中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规定,认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带,但是老人也只能负责小孩的生活起居。法律如果能规定村委会的教育辅助义务,再由国家设立公益教辅机构,将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看到婆婆说出如此有见地的建议,张婷婷颇感意外。她立刻鼓励婆婆把这条意见写下来。
但接下来,婆媳二人却发生了不小的争执。草案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在张婷婷家中,孩子主要是婆婆在带,各方面都是老人做主。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研究生,这让婆婆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都是对的。因此,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因为一些育儿细节跟儿媳妇发生争执。婆婆觉得草案的这一条规定太“一刀切”,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现在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老人才是家庭教育主力军,有些家庭应当是父母配合老人”。但张婷婷对此却并不认同:“年轻父母虽然忙,但是对于小孩的教育也非常上心。草案规定有道理,即使老人可能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但是也不能全盘替代父母的角色。”两人说了半天,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只能搬出做律师的公公来评判。公公整合转换两个人的意见后以书面形式上报给联络站。今年春节吃年夜饭时,公公特意又提及此事,并提议以后再有这样的立法意见征询活动,全家都要积极参与,让国家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从不关心法、不懂法,到主动问法、认真学法,立法意见征询活动已经成为宣传法律的有力抓手。参与立法意见征询活动的过程,也是真真切切普法的过程,不但调动起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公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推动整个社会知法、尊法、守法。这也是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义之一。
汇集民心民意,凝聚广泛共识,载着社情民意直达各级立法机关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但是中国式“全过程民主”重要理念落实到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性的真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