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营商环境还有哪些堵点需要打通?法治领域还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金融市场还有哪些发展道路需要拓宽?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虹宇围绕这些焦点,与相关各方深入交流和探讨,形成的建议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
“作为一名党龄2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代表履职。”廖虹宇欣慰地说,近年来他提出的多项建议均获得相关国家部委回复,并取得一定成效。
比如,2020年,廖虹宇提出“关于推动海南自贸港打造‘一站式’国际飞机租赁中心的建议”。2020年12月9日,由金鹿公务引进的海南自贸港首架注册公务机飞抵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开创了外籍飞机转海南自贸港注册的先河。
2021年,廖虹宇提出5项建议。其中,有关明确海南自贸港“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立法事项”的建议正在变为现实。2021年12月30日,海南国际清算所在三亚揭牌成立,推动发展相关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通过市场化、国际化吸引资金流、货物流、票据流、人才流汇集海南,打造人民币跨境清算的区域中心。
这位曾有过不少“金点子”的全国人大代表,又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
持续关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为促进海南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议进一步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议国家支持海南拓宽更多资金募集渠道。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债主动开拓国际资金市场,逐步丰富离岸人民币债券品种。
建议给予自贸港更深层次改革自主权。2022年是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要让海南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即产业政策底层突破、形成制度顶层肯定、再以法律予以确认。
建议支持更多国家层面的国际性法治活动落地海南,支持海南在知识产权和国际仲裁机构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试点改革。
“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收官之年,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职尽责,更好地发挥接地气、察民情的优势。”廖虹宇表示,在自贸港营商环境、金融制度创新和业务突破、法治环境和国际化等方面,自己将持续关注和积极呼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海南日报海口2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