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创办的非遗竹编产研学基地又热闹起来了,百余名在基地就业的农村妇女纷纷复工返岗,全力投入竹编工艺品生产当中。杨昌芹也格外忙碌,不仅要对接销售市场,还要对这些农村妇女进行编织技术指导。
2018年,杨昌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带着自己编织的工艺水杯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她表示竹编是她热爱的事业,她要用它编织出乡亲们的小康之路。
履职过程中,杨昌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加快竹编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过去一年,杨昌芹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赤水竹编更好地走创新发展之路,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传统工艺需要融入现代创新理念,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杨昌芹说。
为此杨昌芹先后到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进修学习,回来后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立体精细竹编工艺编织当中,创新推出了竹编瓷器、竹编手提包、竹编首饰等一系列竹编工艺品,很受市场青睐。
2021年,杨昌芹的公司产值超过1000万元,拥有34项注册商标,12项发明专利,多款产品被列入国家级扶贫产品。
如今,一心想让村民走上幸福路的杨昌芹,把目光瞄向了乡村振兴。在她看来,“赤水竹编”既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赤水市的特色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得一心为人民谋发展。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共产党员,我时刻不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将竹编产业与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相结合,创造更大价值。”杨昌芹说,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下一步要做大做强竹编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竹编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