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从单一物种的小保护到生态环境的大保护

发布时间:2022-02-2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新华社成都2月23日电 题:从小保护转向大保护——全国人大代表侯蓉保护大熊猫的履职实践

  新华社记者张超群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右)在实验室与同事交流(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北京冬奥会上,以大熊猫为设计原型的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网,成为“一墩难求”的爆款。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的工作就是常常与“国宝”大熊猫接触。

  “冰墩墩”等大熊猫形象被国内外民众喜欢,让侯蓉感到很开心。不过,她关注大熊猫却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我更多的是关注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还有什么风险和隐患。我不会特别关注哪只大熊猫长得萌、哪只眼睛大。”侯蓉笑着说道。

  自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侯蓉已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清晰地记得自己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第一份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在做实验(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当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部兽药管理条例,条例的初衷是防止养殖企业滥用兽药,超标使用抗生素危害人的健康。其中有一条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规定没有充分考虑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需要,造成所有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救助机构使用人用药品就会违规。但实际上,兽药品种很少,我们不可能仅凭兽药治疗大熊猫的疾病。”侯蓉说。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切入,基于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她向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兽药管理条例的建议。此后,兽药管理条例修改了对购买药品的限制,让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人大代表履职的力量。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侯蓉立足本职工作,阅读了我国与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仔细寻找法律中的薄弱环节,再通过代表议案建议向全国人大提出。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侯蓉提交了动物防疫法的修改议案。随后她又参与了多轮严谨的修法过程,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2021年1月正式出台。履职期间,侯蓉累计提出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五部法律的修改和立法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右一)为大熊猫检查身体(2019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让我体会到人民当家做主不是一个口号。做人大代表之前,我就是一位普通的科技人员,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向国家建言献策,更不敢想自己的建议可以写入法律,有效推动实际工作。通过人大代表的途径,我真实地感受到什么是人民当家做主。”侯蓉说。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侯蓉已与大熊猫亲密接触了28年,她所在的科研团队累计获得75项科研成果。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的数量在2006年至2018年间年均增幅达到12%,大熊猫种群数量从1987年时的6只增加到2021年底的223只。

  “大熊猫的繁殖和育幼等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认为圈养大熊猫的保护是一个层面,但保护大熊猫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它们恢复野性,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是更重要的层面。”侯蓉说。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右)在实验室与同事交流(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去年10月我国正式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后,国家公园的相关法律还存在空白。继2021年提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法的立法议案,今年侯蓉正在撰写一份有关国家公园管理法的立法议案,希望从专家层面提出对国家公园管理的意见。

  “相比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法,国家公园管理法是法律效力更大的上位法,对整个国家公园的法律指导性更强。”侯蓉说,“国家公园保护的是完整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是我国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动物保护的科研进展和自然保护理念的转变,我们的科研工作也逐渐从单一物种的小保护延伸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大保护。”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2/1b24337b98b04968be45712964d413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田春艳:心系住房安全 倾听群众期盼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发挥专业优势 深入基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