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立法工作 > 正文

法律援助法:为社会公平正义撑腰

发布时间:2022-02-2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请不起律师打官司时,你是否想到了法律援助?

  这项让困难群众享受免费法律服务的民心工程,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79年出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指定辩护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多年来,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有关机关和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遵循。

  

  2021年12月27日,四川成都,法律咨询现场。当日,四川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活动。摄影/中新社记者 安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中明确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法律援助的成熟做法和实践经验需要转化为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于2018年将法律援助法立法项目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经过多部门通力合作,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研究修改,形成法律援助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月初审、6月二审、8月三审通过,法律援助法在2021年走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流程。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援助法的制定,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方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便捷化措施,为人民群众获得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在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方面,法律援助法的一大亮点是,明确相关部门提供便利的责任,如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等。

  为减轻群众负担,法律援助法将“申请人提交经济困难证明”改为“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对此,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法律实践中,有关单位要指导申请人进行诚信承诺,不得变相要求申请人提供各类证明;要积极协调民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便核查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现以骗取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受援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法进一步拓宽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明确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提供法律援助。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场所引入值班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法律援助法明确将“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纳入法律援助服务形式,并对值班律师的工作程序作出完善。

  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法律援助法规定,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并明确,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复核案件的被告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执业经历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法律援助法还为保障群众更便利地获得法律援助作出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合理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并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来源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法律援助法的出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在我们身边。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2/083f72923657476088863bebed401ef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公司法大修:让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下一篇: 聚焦数字经济立法⑦丨郑州市将加大财政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