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七五”普法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请审议。
2016年4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5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下,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国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决议全面贯彻落实,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取得重大成就,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宣传教育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法治主题进行学习研究,为全党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出了表率。党中央对普法工作进行了科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法治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等主干性、基础性制度。全国人大加强了监督检查,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就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决议情况积极开展专项调研。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积极推动普法工作,加强组织实施。20个省(区、市)制定和修订了法治宣传教育条例,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重大主题普法活动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正在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宪法和民法典普法工作落得实、效果好。在全社会持续开展宪法宣传,在“12·4”国家宪法日开展集中宣传。司法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8部门及时部署安排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全国迅速组织开展了“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党内法规宣传逐步深入,“学习强国”平台以党内法规为内容开展答题,每年答题量超过1亿人次。
(三)“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成立了落实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中央16家成员单位带头落实普法责任制。统一编制并公布了两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听取全社会意见,及时以通俗易懂语言解读。在执法全过程中主动普法,将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依据、救济途径等进行公示。在司法办案各个环节宣讲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建立了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工作机制,推动以案释法制度化、常态化。
(四)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开展骨干培训、制定工作规范,引导干部群众遇事找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司法部、民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第七批、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工作,制定了考核标准和命名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复核,确保创建质量。
(五)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发展。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扩大,全国共设立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500多个、广场1.2万多个、长廊3.4万多个。司法部命名了浙江省杭州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3批72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法治人物和事件评选、法治文艺演出等基层法治文化活动。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广泛运用,全国普法办建立“智慧普法”平台,“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已达1900多万,年阅读量4.6亿多人次。
(六)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宪法法律纳入了干部教育体系,国家工作人员的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等法治理念明显增强。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覆盖职工1.49亿人。2020年,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选择“托关系、找熟人”的比例明显下降。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发展阶段全民普法工作。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三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必须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做到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七五”普法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二是普法工作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有的地方和部门基层普法工作力量不足,经费保障不足。三是“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还需全面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存在执法和普法“两张皮”现象。四是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高质量普法内容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力度还需加大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都对普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对普法工作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将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完善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以高质量普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发展阶段全民普法工作,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和各方面,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典以及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三是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四是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应急状态下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五是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普法理念、机制和方式方法,落实普法责任制,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六是加强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立法。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