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都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来自北京高校的10名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三个月来在《中国人大》杂志社的实习经历,畅谈他们理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参与全,民主程序全”
——青年学生眼中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
“我们之前的教科书中的民主,更多的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学起来总感觉隔靴搔痒,不解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姜旭阳同学深有感触。
“后来才明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我学起来感觉很解渴,也很有劲!”姜旭阳说。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丰沃土壤,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通过近距离接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同学们对民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蔺少春同学谈道,“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生动实践中”。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实习期间,同学们参与到有关民主法治的新闻报道工作当中,对于各地进行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王泽霖同学讲述了自己作为普通选民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经历,从深入了解代表候选人到投出庄严一票。
“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从四川106岁老人第18次投票,到刚满18岁的大学生第一次行使选举权,全国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高效、安全地完成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王泽霖说:“这次亲自参与到民主投票,把票投给我认可的候选人,更能深刻感受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我理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人民参与全,二是民主程序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郭雅颂同学谈起自己参与选举投票的细节,“当我认真阅读了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慎重填写完选票、将选票放入投票箱的那一刻,我抬头看见悬挂的‘珍惜民主权利,投下庄严一票’标语,心中的庄重、神圣、自豪油然而生。我真切地感受到,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跳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一张开给人民的空头支票,而是切切实实体现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时刻都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大制度探索的永恒主题。”蔺少春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道。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从让14亿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到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的治理效能和公平正义,让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主与人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高瑞琦同学关注到,“中国的民主不仅是政治的,而且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国的民主不仅是投票,而且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中广泛问题的民主协商”。
广泛而深厚的民主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正是由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汇聚起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使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得到了空前迸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焕发的强大生命力,让同学们倍感振奋。
“民意之弦,大国之声”
——聆听新时代人大制度恢宏乐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全过程,每一件与人民休戚相关的重大立法决策无不体现着科学性与民主性。”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陈珊同学说。
2021年8月,陈珊作为实习记者参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近距离倾听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医师法草案的情况。她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立法修法有着最严谨的程序,行至近处,大家对过程中的社会活力和智慧火花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体会”。
在撰写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报道时,清华大学法学院姜文朵同学感受到,“相比于过去立法修法‘十数年磨一剑’,当今立法修法必须紧跟变动频仍的社会步调和改革政策,这无疑对立法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探索和落实应是法治进程高质加速的重要燃剂”。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我们看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同学们了解到,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推动民主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有效途径。截至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设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2/3省份,先后就115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6700余条。
“立于此,远观能察山河之远,各地人大扎根群众;近看能观代表之亲,一言一行为国为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杨硕同学表示,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是认识根本政治制度优势的新窗口。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方人大既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时代同步、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局同频共振,又能发挥其深植地方体察民情民意的优势,制定修改精细化、凸显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监督直击痛点难点,与其他部门通力协作,使地方治理效能最大化。不得不说,这是切实提升人民福祉,独具中国智慧的大国政治实践。”姜文朵说。
我国的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妇女代表和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逐步提升,人口再少的少数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260万各级人大代表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投身工作一线,主动建言献策,在各条战线、各自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在采访人大代表、跟踪报道代表培训班的过程中,杨硕同学真切感受到代表们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的努力。
杨硕同学还记得初来实习,便跟随指导老师前往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十一期培训班跟踪报道。在这场以“科技兴国”为主题的培训中,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集中、仔细、认真学习相关科技知识。“这种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履职、实践中履职的做法,让我对人大代表履职有了新的认识。”
《礼记》有言:“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解一然同学说:“人民选出的代表亦是人民应当学习的模范,代表人民的人是人民当中德行高尚的人——人民选举人大代表‘据于德’,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依于仁’,由亿万人民组成的国家凝心聚力‘志于道’,志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好的故事以人民为中心”
——让关于人大的讲述更有温度
“我所接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就是生动鲜活的事迹。”实习过程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张一川同学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同文字工作结合起来。
“泉州人大立足人民利益,通过立法引导,让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血脉在泉州人民的现代生活中流淌;全国人大代表何菲,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对‘赵梦桃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展现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令人动容。这些报道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具有启发性,就在于它们抓住了人民,突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呈现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把法言法语转换成方言土语,这是来杂志社实习指导老师给我上的第一堂课。”解一然同学回忆,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时她尝试写一篇新闻评论,法律专业术语多,生动鲜活的表述少。
“我逐渐认识到,法言法语固然缜密严谨,但只有把国家的法治动态讲明白,让读者了解到法律制度如何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推动法律实施。”
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重视精神力量、思想感召和价值引领。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要尊重并把握新闻宣传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演进的历史中汇聚了无数人民当家作主的动人故事,诞生了无数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伟大实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矿藏。
“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山区,从宏观布局到微观操作,从立法‘民意征求’直通一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到让代表联络站扎根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的主体地位生动具体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各环节。”陈珊同学感慨道。
“我注意到有很多地方人大也在做当地红色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工作,这其实也是一种讲述,是希望这些遗址能够‘开口说话’,让其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和民主精神更好地传递下去。为了让关于人大的讲述更持久、传播更广、更有力量,有力的宣传和强健的文字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应该是人大新闻工作的使命。我也会怀着同样的目标,继续学习和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张一川同学说。
制度文化润心田,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零距离”,真实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