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样,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身教大于言传。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养不教,父之过”,这个传承已久的传统道德观念,自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将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就意味着,新法将以往通过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
法治引导 尊重家庭
“新法施行后,对普通家庭的家庭教育有何影响?会不会增加家庭教育的压力?会不会面临法律制裁呢?”
对于即将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西安市民张莉和众多家长有着相同的疑惑。家长们担心最多的问题是“违法”了会怎么样?
“其实,从法律的名称就能窥得一二。”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张洋告诉记者,家庭虽然在该法实施过程中占据首要地位,但该法仍然保持了对家庭空间的尊重。
张洋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法律责任”这一部分中规定:对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能够采取的手段是“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在必要时才能“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这几个手段其实都属于一种软性手段,更多的是一种对父母或监护人的监督,并不会直接侵入家庭内部。执法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不难看出,该法采取的是一种外部约束力较弱的指导模式。也就是说,在家庭层面,这部法律实际上是一部指导性的“软约束”,是为了提供与主流价值体系相符合的家庭教育模式,希望家长或监护人能够参考这样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
该法是否会因“法律后果”不够严厉导致其作用削弱?
国家不以严厉的“法律后果”来约束家长或监护人,本质上是不希望以教育为名义,过度入侵家庭空间,体现出对私人空间的充分尊重。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高远认为,“软约束”的背后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责任自负,如果完全不把这部法律当回事,甚至采取以该法律作为一个相反的模板进行反向指引,最终的后果也是要自己承担的。
育人为主 德育为先
“小小年纪,你懂什么?”
“照做就行了,爸妈还能害你不成?”
以往,在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里,孩子的想法常常被忽略,认为他们还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听话就好。
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母亲以前总是认为,孩子就应该完全听从于父母。现在,她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为,有自己处事的办法,不可以忽视孩子的感受。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梁渊告诉记者,在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化方面,传统的家庭教育更多层面上重视“养”而忽略“育”,往往在情感需求、孩子兴趣启发和社会性发展的引导等精神层面投注较少的精力。
新法的出台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父母要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父母要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注重家庭建设,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状况,尊重应有的权利,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这样有助于解决我国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方面存在的两大薄弱环节——“养而不教”和“教而不当”的问题。
“尽管将家庭教育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约束和负担,而是一种方向、指引和航标。”陕西省妇联维权志愿者、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魏方方告诉记者,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化、目标明确化和路径可视化。家长们可以参照新法中的5个要求、6条指引和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和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方式的9种方法“依法带娃”,更加理性地面对孩子的成长,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明确参照依据和动力支持体系。
同时,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教育内容的规定中,与“德智体美劳”为主要方面的学校教育相区别,突出“以德为先”,强调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培养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等。
呼应“双减” 化解焦虑
“无论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需求来说,我们都确实需要有这么一部法律来树立一个主流教育模式。”高远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孩子们的身心也发生了变化,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的相关责任,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将促进全社会在家庭教育中养成法治思维。
“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相继而来,家庭教育即将开启“依法带娃”时代。教育,不再是培训与补习,不只着眼于分数和考试,而变得更为多元、宽广。
梁渊告诉记者,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多于其他国家,其中很多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外班“恶补”。长此以往,孩子没有时间思考和确立自己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也不能转换成学业综合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许多重要的东西是不能被量化的。”分数代表的是现在的知识,并不能预测未来的表现。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在更多层面上有助于“双减”政策落地,旨在通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把孩子们报课外学习班较低效的学习时间转换成更多的娱乐、锻炼和休息时间,降低分数焦虑。研究表明,运动和游戏是学习的得力助手,是孩子调节情绪的良药。他们在团体游戏里学会与同伴相处的规则,从而完成社会化。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将快乐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本质。
养育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充电、自我成长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是其中的有机组成和有益补充。该法不仅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多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解决家长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还给家长提了个醒: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国家就会出手进行介入。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将由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而作为家长也必须开启“依法带娃”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