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民普法掀开人类法治文明崭新篇章。
1985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奠基了人类法治教育的里程碑。
35年来,全民普法教育,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普法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底色。
关于尊崇宪法: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高级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关于领导干部带头:之前,我们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准备这次讲话时,我反复考虑,觉得应该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关于青少年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关于治国理政: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关于实绩考核:要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对考核结果运用作出规定。还要制定具体规定,讲清楚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要履行的具体职责,让大家明白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关于长效机制: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法工作等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栗战书委员长在山西调研、地方立法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多次强调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选择“托关系、找熟人”的比例明显下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指出,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履行普法责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决议有效实施。
(作者为《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