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嫦娥五号采集月壤1.7公斤安全返回地球,天问一号实现火星‘绕、着、巡’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并提供全球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成建设并有效投入使用,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建设新阶段……”
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讲述着中国航天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台下,1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听得倍感振奋。
“我国进入了世界航天强国行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扬了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这些精神代表了时代的力量,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坚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说。
7月13日至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21期代表学习班在京举办。来自全国32个选举单位的158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科技强国建设”专题参加学习。本期学习班安排了6个专题报告,包括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抓住机遇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建成集成电路强国;中国的航天——过去、现在与未来。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期学习班的课程专业性、针对性都很强,加深了自己对相关法律制度、科技发展态势等方面的认识,今后将更好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依法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紧密结合我国科技创新实践,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李学勇在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现有科技创新法律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在实践中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约束刚性不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短板和不足。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有效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丹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作英说,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很难落实,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建议今后在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时,明确针对这方面内容作出规定,并明确监督的机构和部门,“我们有好政策,但是没执行好、没落实好,造成的结果就是没见效益,这也应当追责”。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张新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进,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应同步跟上,这样才能促进和保护好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金葆康说,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加快科技创新立法、修法工作,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为科技创新、科技强国提供法律保障。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也会继续积极履职,更加关注科技方面的修法和立法,多建言献策。
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变化,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记者注意到,多位代表在分组讨论时关注到了同一个话题——“卡脖子”问题。一些代表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研究形成新的体制架构设计,下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
“‘卡脖子’问题在科技创新的多个领域都存在,我们做环保工作也是感受颇深,直到现在,实验室里很多高精尖设备都要依赖进口。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做到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温娟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钰认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要依靠企业,要解决企业主体如何与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协同的问题,要践行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华说,科技企业、科技人员要勇担当、敢拼搏,要发挥体制优势,集全国之力加以突破。此外,还要大胆使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只要做到科技强国人人有责、从我做起,那么中国一定会形成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尽早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礼辉说,“卡脖子”问题也给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带来很大冲击,“我们企业这两年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动能转换、机器换人的战略方针,今年也遇到了‘卡脖子’问题,很多机器在安装中缺零部件。我认为,应发挥我们的制度优越性,以举国之力来解决一些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以制度环境和条件培育人才吸引人才成就人才。进一步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把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在作专题报告时说,新时期科技创新,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一些代表提出,要通过制度支持、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苟兴龙说,科技要强,人才培养必须跟得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今后,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主任刘忠斌提出,要给科技人才更多的机会,科技项目和立项必须要坚持创新,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和组织管理的方式,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英雄用武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秉记说,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要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不仅要靠自己培养,还要在人才引进上加大力度,要完善外籍高端人才来华工作的相关政策,多举措解决相关问题。(记者 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