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年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启动 双创为科技自立自强蓄势聚能
依靠纳米机器人技术,肿瘤患者在未来靠输液就能获得精准治疗;被视为眼科世界性难题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植入一款比指甲盖略大的设备,就能重见清晰世界……昨天,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正式启动。一批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积聚高精尖发展新动能、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创新创业成果在双创周北京会场主题展集中亮相。
前沿创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在展区现场,一批突破前沿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中科科仪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新材料、生命健康等科研人员清晰地观测小到纳米级别的微观世界。此前,高端扫描电镜为美国、德国、日本、捷克所垄断,中科科仪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打破了这一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前沿科学研究和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吸引观众们的“明星”展品,还包括不用打针就能接种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模型……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创业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展区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展出了40多个典型项目,都是在科技抗疫、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取得的最新代表性创新成果。
科技点亮美好生活
在眼科领域,有一项曾被视为“不治之症”的世界性难题,先天性眼球震颤。普通的儿童,直视前方时眼球状态稳定,而患上疾病的儿童,眼球不自觉地晃动,其双眼看到的黑板上的内容也模糊不清。可喜的是,2到3年后,借助北京科技企业全球首创的技术,这些患儿就能像普通人一样看到清晰亮丽的世界。
“预计2023年底、2024年初,我们全球首创的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就将正式销售。”超目科技创始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王乐今说。2018年,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常年深入研究积累的王乐今,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和中科院理化所几位教授联合创办了超目科技,努力攻克人类眼部疑难疾病。
“把它植入到耳后,连接至眼球,通过体外供电,就能帮助患者恢复近似于普通人的视觉质量。”王乐今手持约2个大拇指甲盖大小的设备演示说,超目在全球首创推出的植入式眼球震颤电刺激器,已经在数例临床应用后被证明完全有效,并将进行进一步临床和产业化应用。
像超目科技一样,通过创新创业解决人类生命健康难题,为患者点亮美好生活的创业项目,在北京不断涌现。“未来,治疗肿瘤也许不需要介入手术,通过输液就能实现。”昨天,君全智药创始人、CEO史权威带来了关于肿瘤等疾病治疗的未来场景。基于DNA纳米生物技术,君全智药的研发成果可实现智能纳米机器人在动物活体内稳定工作,高效完成肿瘤血管靶向阻断。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导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我毕业以后如果留在美国,能找一份很不错的教授工作。但我还是愿意回到祖国,做出一番事业。”在双创周北京会场的开幕式舞台上,年轻的创业者代表、太琦图形CEO胡渊鸣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从清华大学姚班毕业后,他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为解决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对性能的追求和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他开始了“太极编程语言”的开发工作。
“这一代创业者,应当肩负起‘科技强国’的光荣使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选择回国创业的他,已经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安家,正与伙伴们朝着“打造世界级的开源图形基础设施与云平台”的目标努力。
数据显示,北京2020年每天新增300家科技企业,相比2019年每日新增250家的数字大幅提升。双创活力愈发蓬勃的背后,是双创服务实现新提升。近年来,本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管理28条、科创30条和国际人才20条等政策。
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介绍,下一步,北京将激发更加强大的双创活力,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围绕科研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备受关注的营商改革5.0版也即将发布实施。
聚才聚智聚生态,创新创业创未来。谈绪祥表示,下一步,北京将推动“五子”联动,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使命担当,持续汇聚双创资源、持续优化双创生态,更好地发挥双创引领带动作用。(孙奇茹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