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论坛 > 正文

省民宗委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6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0-12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代表提案者: 席龙海,冷朝刚,冉亚江,邵癸念,阳彦琴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668号

  主办单位: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会办单位: 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复文标题: 省民宗委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68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内容:

  席龙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生存劳作的重要场所,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加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对于推进民族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施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超前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规划谋划”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将规划引领、文化传承、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一)以规划为引领,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一是组织编制《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指导规划》《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0)》,支持和推动各市县结合实际,编制本地专项规划、廊带示范规划和重点村镇详细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级分类规划体系。同时,出台《省民宗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民宗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进行了规范。二是将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写进《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2017年6月2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把鼓励和支持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村寨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责用法律条文予以明确。

  (二)弘扬优秀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

  一是加强村寨传统民居研究。组织专家对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分类、风格、结构等研究,为保护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提供支撑。二是实施民族传统节庆扶持计划。从2016年以来,共安排608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苗族“四月八”、姊妹节,布依族“六月六”等21个优秀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三是举办民族文化赛事活动。从2012年起,全省共举办三届“黔岭歌飞”民族歌曲创作大赛、三届民族文学创作“金贵奖”大赛、二届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四是注重特色人才培养。在全省3856所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109所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点,实施“千百十”民族工艺人才培养计划,命名130家“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和724家“少数民族手工艺传习所”,推动民族文化在传承中提高,在传播中发展。

  (三)实施数字化保护,形成长效保护机制

  从2019年起,全省共投入500万元启动建设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保护平台,计划用6年时间建成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据库。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和文化传承等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采集;用现代科技获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区域特征、空间形态和关键节点等空间信息数据;用现代科技对传统建筑等进行高精度、全方位数字化提取与保存。目前已完成对贵州镇宁县高荡村、雷山县朗德上下寨、从江县占里村、遵义务川县龙潭村4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同时对八蒙村、板底村、董蒙寨、高寨村、石磊村、水各村、水葩古寨、怎雷村等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了前期的航拍数据采集工作。二是建立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博物馆及数字实景线下交互式体验馆。未来将开发虚拟现实与硬件设备的接口,实现人机交互的沉浸式场景体验,让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在博物馆活起来,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三是建立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通过服务云平台的建设,让决策有据可依、实现管理精准化;通过平台传播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传承;通过平台扩大特色村寨影响力辐射力、带动村寨发展。

  二、关于“适度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问题

  正确处理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全省主要从规范管理、特色民居整治方面来做好工作。

  加强规范管理

  根据《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已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规范管理,各村寨从特色民居等6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不合格的村寨(包括滥拆滥建的建筑)采取了整改措施,制定了《贵州省民宗委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规范管理工作整改方案》。

  加强民族特色村寨民居改造

  “十三五”时期,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各地整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透风漏雨、人畜混居、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实施村寨人居环境整治,维护和改造了一批民族村寨特色民居。

  三、关于“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的问题

  近年来,全省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2016年以来,结合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扶贫开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我省投入专项资金2.9亿元,整合资金150多亿元集中投入特色村镇建设,实施了少数民族村镇“1151”保护与发展计划(即:重点扶持建设10个民族特色小镇、10个示范廊带和500个民族特色村寨,命名1000个民族特色村寨),培育了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深入推进,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根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包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和民族村寨发展等方面。2021年,下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1.2亿元,集中用于5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安排传统村落保护资金。201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中国传统村落评价认定工作,对列入该名录的传统村落,财政部按300万元/个予以补助,我省共有724个传统村落列入住建部公布的名录中,共计获得中央资金21.72亿元。按照国家部委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级自2015年设立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扶持资金,2016-2019年每年安排1.5亿元,2020年安排0.8亿元重点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及档案编制、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重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方面工作。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属于传统村落的,得到了资金扶持。

  三是安排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省级设立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省文化旅游发展。2020年在该专项中安排3300万元支持乡村旅游,包括乡村旅游建设补助、重点村建设奖补、标准化建设奖补、乡村文化旅游振兴示范项目补助等方面。2021年拟从该专项中安排资金继续支持我省乡村旅游建设,包括用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四是安排中央和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为推动落实中央和省级有关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中央和省级设立了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农村改革发展事项。2020年全力推进了民族村寨发展,累计完成民族地区小康寨行动计划投资13.58亿元,共覆盖2448个行政村,建设人行步道3566公里、安装太阳能照明设施8.07万盏,建设文体活动场所(含健身器材)594个、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65个、建设便民设施(公厕、宣传栏)543个、垃圾收集处理项目1069个、实施“三治”及庭院硬化7万户。截至目前,2021年已下达民族地区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4.23亿元,县级可按规定将资金统筹用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目前我省正在编制《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待规划印发后,我们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用好各项财政资金,切实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dt/dbgz/yajy/477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省公安厅关于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篇: 省民宗委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38号建议的答复